非工作學習目的,持續和反復的利用網絡玩游戲,經常是同其他玩家一起,導致臨床上顯著的損害或痛苦,符合下面5條或5條以上:
1.對網絡游戲的渴求(想著前一次的游戲活動或期待著玩下一次;網絡游戲成為日常生活的主要活動)。
2.當不讓玩網絡游戲時表現出戒斷癥狀(這些癥狀典型的表現為易怒、焦慮或悲傷,但是沒有藥物戒斷的體征)。
3.耐受性----需要增加玩網絡游戲的總時間。
4.想控制玩網絡游戲不成功。
5.因為玩網絡游戲而對先前的愛好和娛樂失去興趣,除了玩游戲。
6.即使知道后果仍過度玩網絡游戲。
7.關于網絡游戲的涉入程度,向家人、治療師或他人撒謊。
8.用網絡游戲來回避現實或緩解負性情緒。
9.因為玩網絡游戲,已經危害到或失去了重要關系、工作、教育或就業機會。
注:這種障礙里只包括了非賭博的網絡游戲。因為生意或職業活動的需要而上網的并不包括在內;也無意包括其他娛樂或社交性網絡使用。類似的,色情網站也被排除。
病程標準:
每天上網6小時以上,這種上網狀態持續了三個月以上。
嚴重程度標準:社會功能受損。
社會功能即學習、工作和交往的能力因長期上網而受損。
長期沉迷于網絡可能導致對自己的學業及工作前途感到悲觀、自我評價過低、情緒低落、做事情沒有興趣、愉快感下降、與人交流過少甚至害怕與人交往。
戒斷反應:
對網絡的使用有強烈的渴求或者沖動感,對網絡產生心理依賴;如果減少或者停止上網時就會出現周身不適、煩躁、易怒、注意力不集中、睡眠障礙等戒斷反應。這是診斷其為網絡成癮的必備標準。
網絡成癮診斷標準的制定,有助于將以網絡成癮為代表的行為成癮,納入到“非物質成癮”類別中,也為網絡成癮的治療及預防提供了依據
網絡成癮只是一個行為和表象,具體如何治療網絡成癮還是要看成癮的原因,然后再做相應的調整才會有效,二十年的治療經驗告訴我們,只想不讓孩子玩手機或電腦,沒有去考慮和找其原因是沒有什么效果的,有任何相關問題歡迎來電咨詢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