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、中學生身體大腦正處于高速發育的階段,特別是大腦的發育加上多思的年華,需求大量的神經遞質。神經遞質的缺失是抑郁癥的主要原因。
2、中學生脾的發育遠低于肝腎的發育。也就是說與肝腎的發育不同步,容易造成肝腎旺盛脾虛弱的現象。脾主運化(消化吸收),虛弱的脾無法滿足青少年生長發育的需要。見飯愁、偏食挑食、厭食的現象加重了神經遞質缺乏(吸收減少)。
3、中醫講“脾主思”,多思的年華,迷茫的年華,孤獨的年華使其用腦過度傷脾,影響了神經遞質的吸收,加速了神經遞質的耗竭。
4、學習的壓力、精神的孤獨、自我的迷失,加上父母的高要求、高焦慮期望值的轉嫁,語言暴力的傷害,加速親子關系的破損,使青春期與更年期發生了激烈的碰撞,造成中學生壓力陡升。他們幼稚的心理無法處理這種壓力,有可能選擇逃避,厭學、離家出走、冷對抗、過度上網、尋求發泄就是逃避的重要表現。
5、學校單一化評價標準,以學習成績論英雄,進一步加重中學生的壓力。家庭、學校、自我迷失三種壓力的疊加,使他們的壓力素增高,壓力素進一步破壞胃腸道(脾)的功能,引發胃腸道功能紊亂,出現大便干、稀,造成胃腸道對神經遞質吸收、合成減少,引發焦慮(胸悶、心慌氣短、抖腿、咬指甲、失眠、噩夢等)、注意力、記憶力、自律性的下降。
6、壓力素可對抗內啡肽(有止疼作用),使青少年對疼痛敏感,出現偏頭疼、頸肩疼、肌肉僵硬、駝背。
7、心理壓力的增大還可引發自卑、不自信、敏感多疑、尋求贊美,活在理想自我中,不接納真實的自我,造成心理年齡幼稚化、內向,人際交往功能退化(社交恐懼)。
8、長期的壓力大,使糖皮質激素分泌增多、脾功能弱化,免疫力低下,引發鼻炎、鼻竇炎、濕疹、哮喘、多發性青春痘。再加上抗生素的濫用,使得腸道的菌群進一步失調,影響胃腸道的功能,產生代謝異常、免疫紊亂,導致他們尿酸、同型半胱氨酸、泌乳素升高,出現一系列代謝的異常。
9、中學生飲食的不均衡和不健康,多以甜食、油炸食品、冷飲為主,特別是甜食,容易造成“中焦溢滿,脾寒陽虛,體弱無力(懶散),四肢發冷”。
10、中學生的抑郁既有生理因素,又有心理因素。需要身心同調,多靶點干預,否則很難治愈。脫離社會,宅在家里,會形成惡性循環,出現無價值感,自認為活的沒有意思,是父母的累贅。
11、以上是治療上千例中學生抑郁癥的心得,寫出來與大家分享。我將抑郁癥定義為一種由免疫紊亂引發的代謝性疾病。早發現,早治療,可痊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