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你爸一身的毛病還特別的懶!” “這輩子跟你爸沒享一天福,要不是你,我早就跟他離婚了。” “你爸就知道上班,回家只知道玩,也不知道他對家有啥貢獻!” “別聽你媽的,整天神經兮兮的!” “你媽就豬一樣,這么簡單的事情也能辦錯!”
生活中,你是否經常當著孩子面,夾槍帶棒地給另一半“差評”?更甚者會開啟“互懟模式”……
兩個最愛的人,在自己面前相互打壓,孩子心理該有多難受啊?研究顯示,夫妻間長期互相指責屬于隱性的冷暴力,它會令孩子毫無安全感,父母的權威也削弱,家庭教育效果隨之大打折扣。從某種程度上說,這些“差評”就是赤裸裸地在孩子心里插刀子啊!
01父母的相處中藏著孩子的未來
正如心理學家李雪所言,孩子與社會的關系,就是自己和父母關系的投射。
很多父母一輩子都在做彼此的差評師,甚至還要拉上孩子。
這樣不僅影響孩子與另一半的親子關系,對父親或母親帶有偏見,甚至還會影響他未來的婚姻關系。
一個非常漂亮、品學皆優的女孩子,找對象的時候總是找條件比自己差很多的男孩子,相處一段時間,又很難勉強自己而分手。
原來,在她小時候父親經常對母親惡語相向,7歲那年父母離異,母親為了養家不得不做幾份工作。
有一天晚上,母親還在工作,她一個人回家,看到漆黑的房間,冰箱里什么吃的也沒有。這種孤獨凄傷的感受如此刻骨銘心。
從此她做了一個決定——絕不要被人拋棄,被人辱罵。所以她找對象的時候不敢找和自己一樣優秀的男孩子。
這些潛意識中產生的“隱形的內在誓言”,常在當事人生命中最重要的人際關系上造成決定性的影響。
02相互“差評”的父母養不出幸福的孩子
一次在親戚家,孩子的作業需要檢查,媽媽沒時間看,就交給爸爸。之后,媽媽不放心又檢查了一遍,發現了錯別字。她說:“你也是讀了高中的人,這點錯誤都看不出,說你蠢,你還不信。”他回擊:“就你聰明,你也沒考個好大學,你厲害你教,整天叨叨叨,煩都煩死了!”最后孩子愣在那里,看著父母爭吵。
這場景太熟悉了,很多父母對此習以為常,殊不知早已傷孩子于無形。父母對孩子的教育,就像面前擺著一塊蛋糕,因為雙方拒絕合理分配,你一扯我一拉,無奈只能碎成渣。
走到孩子眼里的渣,烙印成了心里永遠的傷。熱播劇《小歡喜》中,因為離異,宋倩與女兒英子相依為命,她不僅把 “我的世界只有你”這般沉重的愛給了女兒,束縛得女兒喘不過來氣,還不允許女兒與爸爸來往頻繁。
爸爸給英子送禮物,她以影響女兒學習為由,一次次將前夫推向門外;高考宣誓會上一家三口難得的合影,她卻將前夫的頭像偷偷剪掉;
她經常當著孩子面與前夫唇槍舌戰,說前夫“作風不檢點”,告誡女兒,遠離這個“不靠譜”的爸爸…
而所有的這一切英子都看在眼里,其實她很愛爸爸,雖然他不是媽媽眼中的好丈夫,但是他卻是一個可愛、幽默,從不強迫她做任何事、無條件愛著她的好爸爸。
可媽媽卻強迫英子接受一個“壞爸爸”的“真相”,她的內心是多么矛盾和痛苦!
后來,她離家出走,得了抑郁癥。求醫的過程中,醫生問了她爸媽一個問題:你們是不是經常在孩子面前互相指責?
這時,她媽媽才幡然醒悟,原來自己的這種做法給女兒帶來了這么大的傷害!
不禁想到奧巴馬的母親。
奧巴馬的父母離婚后,他由媽媽一手帶大。
在爸爸從小缺席、而且沒有支付贍養費的前提下,奧巴馬的母親,卻從沒說過他爸爸半句不是,而是跟兒子不斷強調:
爸媽離婚不是誰的錯,是各種條件所限;你爸爸聰明又幽默,有一副好歌喉,還擅長演奏各種樂器……
不得不說,這個單親母親的格局和內心,都是那么大氣、圓融——所以,她成就了一個大方、積極而達觀的兒子、一位優秀的首位非裔美國總統。
一對相互爭執、相互扔炸彈的父母,必然把孩子的情感大后方炸成一片廢墟。
唯獨處理好父母之間的關系,孩子才能感到身后的港灣是安全穩定的。
03當你越不尊重對方孩子就會越像那個人
心理學家研究顯示:
孩子會通過認同父母來認同自己,他心中認同父母的優缺點慢慢會內化成自己的個性。
孩子心里最大的渴望就是與爸媽連接的歸屬感,那是超越了一切事物的渴望。
那么,孩子是通過什么方式與父母連接的呢?
就是做和父母相同的事。只有通過做相同的事,孩子可以感覺“我們是一起的”,這就是歸屬感的需求。
如果媽媽常說爸爸不好、不認同爸爸,孩子為了能和爸爸連接,會采取強烈的方式,也就是和爸爸做相同的事或發生相同的事。
但因為這不被媽媽允許,所以孩子表面上會聽媽媽,然而私底下會像爸爸,甚至在潛意識里跟隨著爸爸的命運而不自知。
簡單地說就是:當你越不尊重對方,孩子就會越像那個人。
當我們否定自己的先生或太太時,我們正在給孩子什么樣的信息呢?“你爸爸是懶惰、不負責的人,你以后不要像他一樣!” “你媽媽愛錢,你以后不要像她一樣!” “你媽媽愛嘮叨,你以后不要像她一樣嘮叨!” “你媽媽都不顧家,你以后千萬不可以像她一樣!”
這樣的孩子長大后肯定會出現這些行為:懶惰、不負責、死愛錢、愛嘮叨、不顧家。
因為他心里強烈需要和他的父母連接,但有關他爸爸媽媽的信息卻全是負面信息,他當然只能跟這些信息連接,做出相同的行為來滿足與爸媽連接的歸屬感。
請試著找到對方身上的優點,并讓孩子跟這個優點建立連接,平時可以在孩子面前這樣說:
你和爸爸一樣很誠實、講義氣、人緣很好、很孝順,如果你像爸爸一樣,我很開心;你和你媽媽一樣做事認真、善良有愛心、如果你像媽媽一樣,我會很開心。
這樣孩子不僅向好的信息方向與父母連接,心中對歸屬感的渴望也會得到滿足。
在家庭關系中,承認對方的身份,承認對方的優勢,是對孩子的身教,也是孩子莫大的祝福,千萬不要把祝福變成糟糕的預言。
下面這段話術,是我們家經常用到的,你也可以借鑒:
我和你爸到現在都在努力學習,我們凡事不打無準備之仗;你媽說的對…… 你爸那句話你一定要記住。這樣可以讓孩子知道爸爸媽媽是彼此認同的!
如果夫妻二人產生了爭執,要盡量避開孩子,私下溝通解決,不要在孩子面前爆發沖突,給他帶來傷害。如果不可避免地發生了爭吵,一定要及時撫慰孩子,跟他好好解釋。
告訴孩子:吵架是爸爸媽媽的事情,跟你沒關系。就算吵了架,我們依然是最親的家人。無論如何,我們對你的愛都不會改變。
最好的夫妻關系,是“寵”和“崇”,從今天開始,努力做到爸爸寵愛媽媽,媽媽崇拜爸爸吧!
多少夫妻,在漫長的歲月里,互不欣賞、互相打擊,用盡一生的時間做對方的差評師,他們的感情也在一次次的差評中消耗殆盡,換來一個沒有溫度的婚姻。
是的,你批評的都對,你教訓的都是,可是然后呢?吵贏了道理輸了感情,有意義嗎?
好的婚姻,兩人之間互相欣賞;壞的婚姻,兩人之間互相詆毀。
好的婚姻,彼此成為對方的腦殘粉;壞的婚姻,彼此成為對方的差評師。
相互拆臺相互嫌棄的夫妻,永遠養不出幸福的孩子。
父母相互尊重,才是一個家庭最好的風水。
我們對待伴侶的態度,其實就藏著孩子的未來。
畢竟,只有見識過的好感情是什么樣的,他才會擁有對愛的敏銳嗅覺。
我們足夠相愛,孩子也會足夠幸福.
課程介紹:
家庭教育講座《做真正會愛孩子的家長》
新中國式家長學堂系列課程
教師團隊體驗式培訓
團隊綜合素質培訓
個人成長心理咨詢
團體成長沙龍
兒童親子情商系統課程
兒童感統訓練課程
贏在教育卓越人生特訓營
冬令營夏令營特訓營長期招生
關愛青少年•心理健康家庭教育進校園進社區進家庭全國公益講座進行中
親子關系培訓系列課程
教育子女是一門科學,是科學就有規律。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,幸福的家庭需要父母與孩子共同學習、成長,走進孩子的心靈,新中國式家長學堂讓父母更會愛孩子,睿智情商訓練營讓孩子更幸福快樂成長期待您下一次的參與,家長好好學習,孩子天天向上。父母心理化家庭教育系列培訓課程火熱報名中 電話:18614049412微信:jsgg126
可能您一個小小的分享動作,就可能照亮無數人的命運!轉發給您關注孩子教育的朋友們,傳播愛與力量,播撒幸福的種子!